head-wb.png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573号提案的答复

由立宏委员:

您提出的第0573号提案“关于科学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提案”收悉。经我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城市水环境治理开展情况

天津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河道、水库、沟渠众多,另有七里海、北大港等湿地,全市水域面积约1200多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近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碧水攻坚不断升级,“一河一策”精准发力,通过“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协同”五大举措,全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引领。“十三五”初期,我市地表水中仍存在大量的劣 V类水体,因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导致的水体黑臭、蓝藻水华等问题是制约城市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市水环境治理的主攻方向是削减入河污染,提升水体水质。我市出台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及《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等8个实施方案,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市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组织各区通过工程化、项目化,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和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通过铺设污水管网177公里,城市建成区合流制片区从76片、 63.24平方公里减少到37片、 38.36平方公里;治理津南区、宝坻区、蓟州区污水管网空白区9片、5.37平方公里,全面消除城市污水管网空白区;全市排查出4685处串流混接点, 已改造完成4624处。中心城区建成新开河、先锋河、陈塘3座调蓄池,容积11.7万立方米,解决了中山北路、马场道、小白楼、陈塘等地区雨污合流和初期雨水污染问题; 202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和进水 BOD平均浓度分别达到85%141mg/l,同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按照“一河一策”原则,突出控源截污,因地制宜、标本兼治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完成26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结合河湖长制工作,建立长效养管机制,全部达到国家“长制久清”标准,水体周边水环境质量以及群众满意度得到了较大提升。

三是强化水系连通补水循环。组织编制全市水系连通方案及各区连通规划,通过实施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水系连通、中心城区水环境提升、北水南调等工程建设,打通引滦及北部水系向南部缺水地区的生态调水通道,海河—独流减河、海河—永定新河两大水循环系统建成生效,保障向七里海、北大港、南北运河、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等重要河湖湿地生态补水通畅,中心城区形成了以海河为界的南北两个水循环连通体系,各区形成了以一级河道来水或再生水为水源的循环连通体系,基本构筑了以一级河道为骨架、二级河道为纽带、行政区水系为单元的“四横、三纵、十一片区”河湖水网布局。加强生态补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和再生水,向海河、蓟运河、潮白新河、北运河等重要河道及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洼、北大港四大湿地补水, 2021年累计生态补水量17.45亿立方米,极大改善了全市生态缺水状况。

四是加强水生态修复。推动建设于桥水库前置库、白庄子湿地、独流减河西西海湿地、金钟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改善入河入湖水质。积极推动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中心城区海河、北运河等20条、 163公里重点河段水生态修复,加大河道保洁、水草打捞机械化程度,布设曝气设备、种植水生植物,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目前,中心城区河道市考断面水质一级河道保持在 III类,二级河道保持在 IV-Ⅴ类。

二、下一步工作

针对您提出的“重厂轻网、过于强调雨污分流,截污不彻底;

城市水环境治理表面化虚无化,不重视长治久清;规划控制不能统筹谋划,整体联动性差;不能科学制定水质标准;不能科学选择技术工艺和工程措施”问题和相关建议,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系统、统筹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规划引领,统筹水环境治理。在“十三五”工作基础上,我市“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基于水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我市制定印发了《天津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

规划》,将保障水生态安全纳入重要内容,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构建生态水网,推进重点河湖综合治理与修复,加快推动东纵蓟运河—中心桥北干渠—马厂减河线路中的中心桥北干渠以及马厂减河治理工程,提高南北水系联通互济能力,强化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水量(水位)保障,持续向四大湿地、天津·绿屏、大运河等重点河湖生态补水,逐步打造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加快设施改造,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加快推动我市合流制地区及雨污混接点改造,减少汛期雨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同时,推动各区开展重点地区排水管网溯源排查,对区管设施及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合流制改造和混接点进行排查并制定分年度治理计划。加强管网养护维修,推动实施大型管道清淤项目,对于堵塞严重的管道及时进行清淤,并加强日常管网清掏养护,减少因淤积造成的 BOD分解损失。及时对渗水严重的破旧管道进行更新维护,恢复管道功能,减少外水入渗,进一步提高进水 BOD 浓度。

三是完善评价体系,科学反映水环境状况。目前,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我局已组织编制《海河流域天津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科学研判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新任务、新目标。在水生态方面,计划开展水生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研究适合天津区域的水域生态健康指标,因地制宜开展水生态修复、增殖放流和水生植物补种。在水资源方面,计划制定完善重要河湖湿地生态用水保障方案,注重对雨洪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利用,恢复重点河流“有水”。在水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中,除水质指标考核外,增加了对水资源、水生态的考核要求,明确了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数量、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一系列水资源、水生态的考核指标。

四是创新项目管理,建立持续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结合市发展改革委做好海河流域中下游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的协同作用,调动相关市场主体参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创新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探索尝试保护性开发,促进吸引民间资本多样化,确保各类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感谢您对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并支持天津水务发展,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2510

        相关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