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主持召开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作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平安中国建设省域先行探索实践之路。20年来,浙江各地各部门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谱写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浙江篇章。20年来,最显著的变化是,浙江成为人民群众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全省群众安全感从200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0.8%,上升到2023年的98.88%,列各省(区、市)前列;平安浙江建设成为展示“重要窗口”形象的金名片,成为“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发生精彩蝶变的生动缩影。最可喜的成果是,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路子。全省政治社会和谐稳定,刑事案件总量从2004年的50.9万余起下降至2023年的23.9万余起,命案持续下降,社会稳定韧性更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1.1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26万亿元,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最深远的影响是,大平安理念深入人心。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成为全省上下一以贯之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平安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统筹兼顾、同步推进的态势持续巩固。最宝贵的财富是,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常态长效的平安建设工作机制。全省上下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不断健全平安建设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推动平安建设实现理念、制度、机制、工作全面跃升。
——坚定不移把平安浙江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抓发展、抓稳定两手都要硬的导向更加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建设‘平安浙江’,既是‘八八战略’的深化、细化、具体化,又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保证”。20年来,全省上下始终把平安浙江建设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统筹推进,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推动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浙江省委提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目标,省市党委每季度、县(市、区)党委每月,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省市县三级均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在各级党委政法委设立平安办,每年召开浙江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会议、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等部署推进。
——坚定不移建设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大平安理念和工作格局不断巩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五个更加”的总体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和“六个确保”的具体目标(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并强调“‘平安浙江’中的‘平安’,不是狭义的‘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20年来,全省上下坚持大平安理念不动摇,高效统筹各类要素、各个领域、各方资源、各种手段,构建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一体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诸多领域安全。建立健全平安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平安办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平安建设格局。
——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20年来,全省上下始终把固本强基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任务,率先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创新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模式,深化“最多跑一地”改革,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熠熠生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力构建。全省9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四平台”全覆盖,建强8.5万个网格;全省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1.7个;现有平安志愿者队伍3.5万余支、230余万人;“平安企业”“平安交通”等系列平安建设活动全面深入开展;“雪亮工程”“智安小区”建设走在前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国试点全覆盖、实现“满堂红”。
——坚定不移地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质效和水平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形势越好,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20年来,全省上下始终树牢底线思维,坚持预防在先、标本兼治,创新常态化除险保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对重大涉稳风险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推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应评尽评,每年完成有效风险评估数保持在1.1万件以上;创新“智能、无感、动态、和谐”杭亚维稳安保模式,高质量完成了G20杭州峰会、杭州亚(残)运会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率先完成铁路站点路地警务融合,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实名制管理机制,建设推广平安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平台,平安建设智能化走在前列,重大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持续提升。
——坚定不移开展平安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在2004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曾专门强调,“明年‘平安浙江’建设要抓几个重点,开展几个专项斗争,集中一段时间和一定力量,在化解矛盾、打击犯罪、安全生产、市场秩序等方面打几个硬仗,重点解决好若干问题。”20年来,全省上下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问题,每年项目化推进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及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全面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率先构建依法治网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吹哨人”制度,压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行动,各类案事件起数、伤亡人数持续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连续3年获评全国先进;2019年实现传统“套路贷”基本扫除;20年间,全年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9.97%,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3.41%,连续15年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坚定不移地一体推进平安和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无论是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还是作出决策、部署工作,都要坚持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尺度”。2006年4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战略部署。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我们提出建设‘法治浙江’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不断深化‘平安浙江’建设、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年来,全省上下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要萌发地优势,一体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完善平安浙江建设法规体系,先后出台施行《浙江省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浙江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等法规政策,扎实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县乡合法性审查改革,创新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全力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全省法院新收案件连续5年实现下降,“诉讼大省”状况得到明显改观。浙江成为司法文明指数最高、营商环境口碑最佳的省份之一,实现维稳保平安向法治创平安的有效转变,平安浙江建设迈入了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
——坚定不移把完善考评与落实责任结合起来,重结果、动态性、群众评的平安建设责任落实体系不断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抓经济促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保平安同样也是政绩”“制订和完善具体可操作的打造‘平安浙江’工作考核措施,严格落实领导、部门和单位责任制”。20年来,全省上下始终坚持“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坚持常态考评与动态考核相统一,完善民意调查、群众评价、明察暗访机制,持续优化平安建设考核体系,每年动态修订评审条件和考评办法,每年层层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安全生产等责任书,雷打不动由省领导带队开展年度平安考核检查、雷打不动开展年度平安考核评审并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挂钩,严格落实平安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平安考评“指挥棒”作用。2018年在全国率先向全社会发布省级平安建设指数;先后对市、县(市、区)实行年度平安建设“一票否决”50次,全省11个设区市和88个县(市、区)被授予“平安金鼎”。
20年平安浙江建设的非凡历程和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和实践的重要标志,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工作的前瞻理念、战略定位、价值追求、推进机制、科学方法,充分印证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平安浙江的重要论述,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为我们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金钥匙”。20年的实践,主要有8方面的体会和共识: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平安浙江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坚决扛起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的责任担当,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平安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平安建设效能。第二,必须坚持安全发展,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基本原则。建设平安浙江战略决策,是针对解决浙江“成长的烦恼”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平安建设得越扎实、越完善,浙江发展就越有信心、越有底气。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坚持“两张报表”一起抓,自觉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第三,必须树牢大平安理念,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制胜密码。大平安理念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省域层面的萌芽,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同源、外延同质、路径同效、目标同向。必须坚持大平安理念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大局中持续谋深做实平安建设。第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基本立场。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平安浙江的受惠者,也是建设平安浙江的主体。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调动和发挥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建设。第五,必须创新社会治理,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基本路径。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正确处理维权和维稳、活力和秩序、韧性治理和刚性治理等关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第六,必须夯实基层基础,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重心所在。牢记平安建设的难点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狠抓基层基础建设,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夯实平安和谐的根基。第七,必须突出文化引领,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内生动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安要义,深入推进平安文化建设,持续推动平安建设与各地独特的文化相向同行、融合升华,不断孕育出具有浙江文化特色的治理新载体、新品牌。第八,必须注重闭环落实,这是平安浙江建设取得成效、行稳致远的重要方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键在落实”的嘱托,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拉高标杆、守正创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书写绚烂、精彩、美好的平安画卷。
站在新起点上,浙江各地各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重要论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大会部署,始终紧扣“五个更加”总体目标和“六个确保”具体目标,以大平安理念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把握平安建设阶段性特征,聚焦人民群众新期盼,扎实推进政治安全首责、矛盾风险治源、公共安全固安、社会治理强基、数字科技赋能、法治保障协同、平安文化引领、统筹协调聚力等“八大工程”。要持续放大平安中国建设省域探索实践的先行优势,保持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中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战略定力;放大大平安的机制优势,用足用好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放大共建共治共享的力量优势,项目化推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放大“枫桥经验”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的治理优势,深化警源、访源、诉源治理和基层平安建设;放大数字赋能治理的动力优势,打造更多实战实用的智能化建设成果;放大平安和法治建设一体推进的协同优势,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平安建设道路奋勇前行,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为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护航添彩,为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贡献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