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灌排中心党总支聚焦小站稻灌排系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小站稻作展览馆与小站稻会馆种植核心区开展专题参观学习,通过“历史溯源+现场研学”模式,夯实申遗工作专业基础,凝聚全员攻坚合力。
在小站稻作展览馆,干部职工循着“一粒米的旅程”展开系统学习。展馆一层历史展区清晰呈现小站稻从兵米起源到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明清以来灌排设施与军事屯垦相互促进的历史渊源,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灌排系统的文化价值。二层科技展区内,通过VR互动设备与电子交互屏,大家直观感受到从传统水车灌溉到现代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技术迭代,详细了解激光平地、侧深施肥等与灌排效率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对“选优地、用优肥、育优种、浇优水”的绿色种植标准形成系统认知。在稻作体验区,职工们通过模拟插秧操作,真切体会到“稻田高低误差不超10厘米”的严苛标准。
随后,大家深入小站稻会馆种植核心区,实地踏勘灌排系统运行实况。在试验田中,技术人员详细讲解3个推广品种对灌溉水质的精准需求,以及“三时段”配水模型在苗期控盐中的应用,即凌晨生态补水置换、中午泵站循环降盐、傍晚闸门精准调控全流程管理,使灌溉水盐度稳定控制在理想区间,为申遗技术报告编制提供鲜活案例。
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读懂小站稻背后的农耕智慧,更明确岗位责任。大家纷纷表示,未来将以更专业视角优化灌排设计、强化工程运维,用扎实业务能力守护农田丰产,为小站稻灌排系统申遗贡献灌排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