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wb.png

【陕西】小项目撬动大发展

“广场、滨江步道、码头、生产路,都是投入移民资金修建的。”初冬时分,来到汉江边的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看着古香古色的建筑和江边的美丽风景,边走边听紫阳县水库移民工作站站长吴著成介绍。“山上都是茶园,通往茶园的‘生产路’,以前是又陡又窄的土路。”吴著成指着一条宽约1.5米的青石板路说,利用移民项目改建的“生产路”,方便了村民出行。

紫阳县辖17个镇176个行政村33.4万人,其中水库移民2.3万人。2019年以来,紫阳县累计为库区移民投入各类项目资金3.7亿元,其中,移民后扶项目资金1.2亿元,整合其他财政项目资金2.5亿元,有力推动了库区移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焕古村8组村村民吴小林,属于安康水库淹没区移民。在紫阳县水库移民工作站的扶持下,2016年,吴小林在城焕路路边盖了一栋3层半的楼房,从2018年开始,吴小林借助焕古镇茶旅融合发展,经营餐馆加旅馆,一楼还开了个超市。“一共8间客房,正月过后,随着采茶季的到来,客人会越来越多,旺季时楼上楼下爆满。”提起现在的生活,吴小林的眼里闪着幸福的亮光。

  焕古镇地处汉江上游,位于紫阳县西北部,镇内万山叠翠,茶园密布,是有名的“茶乡”“歌乡”,全镇人口1.5万余,其中移民1728人。近年来,紫阳县先后投资6110余万元,用于支持焕古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旅游和文化产业项目,使焕古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移民群众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广大移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吴小林家对面的山坡上,也是满山满坡的茶园。举头远眺,连绵起伏的茶园一碧万顷,给大山平添一份妩媚和妖娆。焕古村驻村干部徐兴忠指着山上一条弯曲的阶梯式道路说:“每座山上都有梯步路,有公路,还有运送肥料和新鲜茶叶的轨道,让村民采茶运茶更方便快捷,这些都离不开咱移民项目的功劳。”

  来到焕古镇街道,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回古代。焕古村五组村村民高德桂正在她家的商店中整理货品。“移民前住的是土房,搬迁后,用移民补助盖了现在的2层楼房,移民部门还投资,帮我们改造民宿,对门头、墙壁和房顶进行了修缮,我们办了民宿,开了商店,一年收入约七万元。”高德桂快言快语,又指着门前的石板路说,“移民部门还解决了街道排水问题,以前污水随地流,门口总是脏兮兮的,现在修了排污管道,从早到晚干干净净。”

  紫阳县水库移民工作站积极与乡村振兴、住建、农业农村、文旅广电、林业等部门沟通衔接,将这些部门的乡村建设规划、项目资金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项目资金进行融合,实现资源整合、效益叠加。吴著成说:“我们还以移民资金使用为牵引,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不断扩大后期扶持资金的杠杆效应。”据统计,紫阳县焕古镇已吸引6家企业投资1.8亿元,建成茶业园区6个。移民群众每年不仅有分红收入,在茶企务工,每户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茶叶每亩增收约3000元。

  焕古镇只是紫阳县移民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紫阳县不断提升移民村道路通行水平,完善移民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进户厕改造。实现了库区移民不安全住房全面消除、自来水普及率100%、30户以上公路通达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90%的目标。以“产业精准到户,就业精准到人”为抓手,推行“经营主体+基地+移民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库区移民村组共发展茶叶、金钱橘、香椿等特色产业园7.3万亩,移民人均达到3.5亩,产业收入占到年人均收入的60%以上。按照“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模式,累计为库区移民劳动力开展修脚足浴、烹饪等免费技能培训2500余人次。大力发展以家庭民宿、农家乐、庭院果蔬养殖等为主要特色的库区移民“庭院经济”,重点培植县级示范村7个。

  通过综合施策,紫阳县库区移民村人均年收入高于其他村7%。移民群众过上了物质富裕、精神愉悦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