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微风轻拂亮马河,狐尾藻、芦苇等植物在水中摇曳,到了晚上,两岸灯光带绚丽璀璨,市民乘船就能饱览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的如画美景。“对我来说,成为河长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看着亮马河越来越美,市民徜徉在美景中流连忘返,觉得这个河长当得值。”正在巡查2.6公里责任河道的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书记、街道级河长刘晓玲在电话那头说道。自担任河长以来,她只要一有时间就要巡查河道是否存在排污情况、周边环境秩序是否良好,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过北京河长APP上报,并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解决。
2017年,《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目标。五年来,全市5300余名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充分发挥作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河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水环境与水生态成效显著。
总河长令 逐级夯实责任
自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日臻成熟。北京市委书记、市总河长蔡奇专题调研河长制工作时提出“河长制既是治水工作机制又是责任制,要一抓到底”。北京市市长、市总河长陈吉宁对各级河长提出“在岗在职在责”要求,指出要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自2018年起,两位市总河长连续四年共同签发总河长令,持续全面推动“清河行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强化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压实各部门、各区河长制治水责任制工作任务。总河长令主要内容由河湖“清四乱”到小微水体专项整治,再到治水责任制任务清单,进一步推动健全以河长制为统领的涵盖各类水体的治理体系、执法体系、监管体系,加快推进治河向治水转变。
北京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以来,各市级河长深入一线督导检查206人次,并先后431次对河长制工作作出批示。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区、镇、村级河(湖)长年均累计巡河44万余次,推进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小微水体治理、考核断面达标等重点任务落实,累计协调解决问题近7万件。
摸清家底、全面体检、建立台账是河长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实地巡查,河长对所管辖河道、上下游、左右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后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奠定基础。河长在日常巡河时发现问题,立即通过北京河长APP进行反馈,由各属地或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再由河长办跟踪督导执法和整改全过程,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年来,我们建立健全了‘发现—移交—督导—整改—核实—反馈’的河长闭环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水环境治理中‘难啃硬骨头’问题的解决。”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强化水务与相关部门、属地的协调联动;建立了“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推动各有关部门形成执法合力;强化问责,激发基层河长履职尽职的主动性。一系列举措让河长制在全市各河道、各流域落地生根,河湖环境实现了水清、岸绿、安全、宜人。
社会参与 工作成效显著
2021年,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实现通航,市民乘坐游船即可领略运河盛景;本市进行跨流域多水源生态补水,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水系全部成为“流动的河”。站在岸边,远眺宽阔清澈的水面,能看到鱼儿欢快地游动,黑鹳、白鹭、天鹅等珍惜水禽成为常客,它们时而低头啄食,时而翩翩起舞,全市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为市民营造了水清岸绿、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
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各单位、各区逐一落实管理责任,不断提高治理效能,积极推动河湖管护及河道治理等工作。全市142条段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并得到长效巩固,出台小微水体整治管护规范,累计整治小微水体890条;常态化开展“清管行动”和河湖“清四乱”,最大限度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累计整治“四乱”问题1418个,清理乱堆200万立方米、乱建93.1万平方米;持续开展优美河湖评定,自2017年累计评定出92条段优美河湖,许多河湖水系已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水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北运河流域市级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曾经在顺义区后沙峪镇西泗上村外,有一处违法开建的农家乐,距温榆河仅有两米,根据《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其属于违建。但由于该农家乐所占用土地归村集体,因此当事人一直对水务部门的劝阻不予理睬。直至河长走马上任,彻底铲除违建“钉子户”迎来了新转机。由市、区、镇三级河长共同研究了违建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出动了近百名执法人员进行强制拆除,从市级河长联络办公室介入到最终场清地平,前后仅用了39天。如今这里已成为亮丽的绿化风景带。
首都的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除了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外,还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密不可分。丰台“当班河长”、朝阳“群众小河长”等民间队伍开展巡河护河志愿行动,使得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渐增强,形成全民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氛围。
科技加持 助力河湖治理
在南护城河龙潭段,一艘微型智能清理船载着刚刚从河面清理而来的树叶和矿泉水瓶,慢慢靠岸。这艘来自东城的智能清理船采用了5G长距离AI技术,不仅使打捞水面漂浮物的效率比人工保洁方式提升十倍,还可同步实现河湖巡查、排河口监控、河湖环境保护宣传等工作。
打开凉水河管理处的“智慧大脑”——凉水河流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一副流域实景地图在眼前铺展开来。“过去,我们在全流域的巡查工作中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依然会有许多无法用肉眼第一时间发现的死角。”工作人员介绍,“遥感监测系统类似于对实景地图进行分析,以一个季度为一期拍摄图像,通过两期的图像对比,把变化的地方标注出来,我们就能直奔点位去巡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遥感卫星监测系统的运用,让凉水河流域的巡河工作实现了从“地毯式”巡查向“点穴式”监管的高效转变,为持续维护好凉水河的水清岸绿,增加了科技砝码。
五年来,全市河长制工作不断加强科技探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例如,开发完成北京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河长APP,实现了各级河湖长及一线工作人员智能化办公。提升管理科技化水平,探索对全市主要国家考核断面、优美河湖、整治后的黑臭水体等200处监测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在重点河湖试点实施视频集控与河湖智能巡查系统技术,助推实现精准化打击河湖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治水。开发上线河湖热点区域人口流动热力图,50条段河湖已实现实时游河人数统计,助力精准管控。
治水为民 建设幸福河湖
2021年6月30日,在举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前夕,北京市河湖流域管理事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作为今年市水务局事业单位改革中唯一一家新成立的单位,流域中心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也将带着水务为民的初心,统筹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推动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持续完善。
“流域中心的工作覆盖全市行政区五大流域,工作内容涵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监管、涉水重大问题协调处理和河湖开放为民服务等。”流域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面临着单位新、队伍新、业务新,定位高、期望高、要求高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自成立以来,流域中心始终围绕强监管、抓统筹、重服务职能要求,努力在强化河湖长制监管监督方面见成效,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智慧化标准化方面出实招,在优化制度机制提升河湖流域治理水平方面下功夫,在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成果共享方面求突破。
市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市水务局将继续强化流域系统治理管理,推进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落地落细落实。强化首都河湖环境日常监管,持续推进“清四乱”专项行动。坚持治水为民,扩大水域空间开放共享。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为助力营造“双奥之城”的良好氛围,在全市推广河湖滑冰等全民冰雪运动。持续开展优美河湖评定,加大河湖保护宣传力度,以“示范河湖”引领幸福河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