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防洪调度应急指挥平台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初步实现洪水、内涝和雨洪资源利用等调度模型集成演算功能,防洪调度数字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为今年防汛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完善监测体系,全面感知水系态势。平台汇聚全市21座水库、204条堤防、8座水闸、1210个雨量站、331个水位站、382路摄像头,以及气象、自然资源、电力等部门共享数据共50类数据,构建监测感知“一张网”、一个元素、一个图层,数据动态、高频、实时更新,基本实现“一屏感知全市水系态势”。二是完善平台功能,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有效提高预报精度,预报方式从半自动预报为主转变为自动预报为主,预报范围从主要河流延伸到100多条中小河流,预报断面增加到2500个,预报基础从“落地雨”拓展到“云中雨”,预报频次加密到1小时一次。全面拓展预警范围,预警类别从洪水预警拓展到江河预警、工程预警、城镇预警、山洪预警,预警对象从水利系统拓展到沿河乡镇、高危村居。不断优化应用场景,汇聚重点防洪城镇、沿河乡镇物资仓库、抢险队伍、转移路线、避灾场所等关键信息,集成监测、预报、预警、处置等多种功能。三是完善调度机制,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形成多模型、多方案预演调度机制,集成流域降雨、洪水演进等水动力模型,实现我市全域行洪河道、大中型水库以及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四大水系重要防洪枢纽的洪水预报和重点乡镇的洪水淹没分析、洪水风险预演、实时模拟仿真,预演比选最优调度方案。在2024年防御蓟州“8·9”山洪灾害期间,杨庄水库发生10至20年一遇洪水,平台部分系统模块首次投入实战应用,充分发挥靶向预警、正反预演、预案优选等智能化功能,指导杨庄水库采用预泄措施提前降低水库水位,及时转移群众,削减了入库50%以上的洪峰,有效降低了洪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