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wb.png

京津冀水安全协作取得积极成效

京津冀三地签订《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水安全合作协议》以来,坚持流域一盘棋、三地一体化,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高质量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和流域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补齐短板、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快实施东淀文安洼等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蓟运河等行洪河道达标治理,提高区域河道防洪标准和抵御风险能力。42项水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开工;44项水毁修复项目完工33项,整体工程形象进度91%,6月底前全面完工、发挥作用。二是京津冀水环境联保共治取得实效。坚持上下游协同治理,推动京津冀“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快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武清段工程收尾。推动大运河通水通航,加快北运河综合治理和木厂船闸建设,着力打通津冀碍航节点。深入实施华北地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母亲河复苏行动,统筹利用多种水源向重要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大运河实现规定时间内全线贯通,永定河在入境不断流情况下实现境内100公里河道全线有水。深化河湖长制协同管理,充分发挥“跨界河湖长”、“河湖长+”部门协同等协调联动机制,解决跨界河湖重点难点问题30余项。三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深入推进。落实《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2025 年)》,完成地下水禁限采区范围划定,强化“节、控、调、管”措施,2023年我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降至0.4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同比上升1.3米,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由2022年的3平方公里减至2023年的0平方公里,首次实现沉降严重区“清零”。


        相关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