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wb.png

【津云】纪念引滦入津工程通水40周年,津云记者探访滦河源!

2023年9月11日是引滦入津工程通水四十周年,40年前的这一天,甘甜清澈的滦河水流进千家万户,天津人民结束了喝苦咸水的历史。引滦入津工程通水突破了供水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至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天津市供水前,引滦入津工程一直是天津市城市供水的主水源,累计向天津市供水332.8亿立方米。

如今已时值40年,现在引滦入津工程输水沿线的情况如何?又有哪些新举措来保护这汩汩甘泉?津云记者走进沿线现场,给您带来系列报道。

9月9日,记者来到了滦河源头。这里的位置是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孤石村小梁山的南麓,处于内蒙古高原南端和燕山山脉交汇处,以大滩镇为中心,设立了总面积218平方公里的滦河源自然保护区。

蓝天白云、绿地青山、林木葱郁、山泉水清澈见底……步入滦河源自然保护区,记者被这里的原生态气息所感染,同时感受到,为了守护这一泓清水,水务及环境保护的工作者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为了保护好滦河源头,无论是管水员还是护林员,都是全天候24小时监控,同时有三道山门拦截着。”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李亚民说。

滦河源自然保护区是滦河水系发源地,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首都生态支撑区的核心区域,该地区不仅发挥着京津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999年,河北省千松坝林场在滦河源自然保护区开建了水源涵养林区,并于2002年建成,年增加水资源总量138万立方米。千松坝林场副场长何树臣向记者介绍说:“通过千松坝林场二十多年来的生态修复,滦河源工程区沙化区和半沙化区得到有效治理,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在沙窝里造出高质量森林116.09万亩。”何树臣说,千松坝林场大规模绿化造林,不仅锁住了风沙,减少沙化及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亩,还在原来的沙荒地上孕育出了地表径流,形成了江河源头有活水的良性循环。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林场的建设让滦河主源头及滦河、潮河的部分支流由过去的断流恢复为常年流水,滦河、潮河优质水源不断输送。

据悉,围绕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系统解决滦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2020年,承德市启动实施“滦河800里水质保护工程”,投资23.09亿元开展滦河流域河道整治和生态恢复项目48个,建起了多个水厂、污水处理厂。滦河干流及支流武烈河、柳河、瀑河水质由“十三五”的IV类,稳步提升至Ⅲ类或以上,部分断面水质已达I类,从源头上为引滦入津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关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