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临近。被列为我市2019年20项民心工程子项之一的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进入收尾阶段,令人欣喜的是,到年底,今年将有839个村、84万农村群众喝上达标水。
饮水工程再提标
农民饮水怎样是关系到农村群众生活幸福度高低的大问题。
“2014年至2017年,我市实施了第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通过改扩建水厂,延伸及改造村镇供水管网等措施,基本解决了全市2430个村、209.4万农村居民供水不安全问题。”市水务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轮农村饮水工程主要解决的是有水吃,也可谓吃水难的问题。
但受自然条件、建设标准及资金等因素影响,我市村镇供水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市仍有200多万农村居民日常用水存在供水管网老化失修、自来水供水未覆盖等问题,急需彻底解决。
“为满足农村群众喝放心水的需求,经市政府批准,我市于2018年启动了农村新一轮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市水务局供水处处长杨国彬说,主要通过实施水厂建设、加压泵站建设、铺设供水管网等工程,对农村原先建设标准较低的供水管网、供水方式和供水水源等进行改造和提升。
实施方案计划三年投资26.77亿元,新扩建水厂3座、供水能力27.5万吨/日,新建泵站19座,改扩建加压泵站1座,新建村以上输配水管网1294公里,改造143个村的村内管网,蓟州山区建设10个村除氟工程。
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位于宝坻区的辛务屯村距离引滦入津明渠不到一公里,但多年来,村内的饮用水一直依靠地下水,不仅水质不稳定,用水的时间还有限制,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村民们家家都有一口大缸,专门用来存水,还都自费安装了净水设备。不过,从这个月开始,自来水厂的水通到了每位村民的家中,这可把大家高兴坏了。
“您看,这根新通到家里的自来水管,24小时啥时开啥时都有水,方便多了。水的质量也好,喝的味道比原先井水好多了。那根旧的自来水管里的水来源于村里水井,用之前必须用过滤器过滤才行。现在这自来水厂供的水保证合格,喝着放心!”村民韩洁清高兴地说。
宝坻区启动了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以来,完成了区内所有镇街的村外主管网和加压泵站建设,并对现有水厂进行了扩建。今年,随着村内管网工程建设的启动,共有240个村陆续实现24小时稳定供水,并安装了最新的远传水表,村民缴费可以像城里居民一样刷卡或在手机上完成。
“我们现在的原水比较单一,是引滦水。建设尔王庄水库至宝坻泉州水厂的管线,规模是25万吨。把引江水可以引到宝坻,届时,我们就实现了双水源供水保障。” 宝坻区水务局副局长褚学江说,接下来,宝坻区还将启动大钟、八门城、林亭口等街镇的管网建设。
目前,全市新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进展顺利,宝坻区、武清区的工程建设已经完工,其余各区正在加紧施工,确保年底前完成今年任务目标。
彻底解决氟超标问题
今年5月26日下午,武清区河西务镇合义庄村3名村干部专程来到区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项目部,送来一面锦旗,上书“精湛设计服务一流 认真负责文明施工”,对项目部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文明施工给予了高度赞誉,对公司以优质工程和服务履约造福家乡人民表示感谢。
“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受到群众肯定和赞许,主要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穿越点位多施工难度大等重重困难,推动各项工程建设提前完成并投入使用,让仍在使用地下水的农村群众陆续体验到进行水源切改带来的便捷和安全。”副区长徐继珍说。
“武清区一直以来属于资源性贫水地区,居民主要以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来源,地下水水质不稳定,部分指标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氟超标问题较为突出。”区水务部门负责人说,“区里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头号民生重点工程,以提高农村饮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高饮用水质量为重点,举全区之力实施了2018年至2019年新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工程总投资16.5亿元,主要包括新建王庆坨源水泵站、城北引滦水厂、京津科技谷引江水厂、城北引滦水厂输水管线,更新改造37座配水厂及配水厂至各村的供水管线,更新改造309个村的村内供水管网等。”
日前,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王庆坨配套水库以及引滦二线输水管线工程的建设完成,武清区率先全面实现了农村水源切换目标,为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清区新一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的完工,意味着全区622个村66万居民全部实现水源切改,喝上安全、卫生、健康的地表水源,老百姓从‘喝上水’转向‘喝好水’。”徐继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