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天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与津云新媒体合作推出的《政务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怡明。近期,全国各地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局地强降雨呈现极端性强、致灾风险高的特点,部分地区大范围降雨,形成洪灾和内涝,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我市自从进入主汛期以来,极端强降雨多发频发。那么,为应对今年汛情,市水务部门在保障天津防洪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在汛期需要提醒市民朋友们做好哪些安全防护工作?预警信息发布时,水务部门与气象、应急等其他部门是如何联动的?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天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运,结合今夏我市防汛工作向网友朋友们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欢迎您,李局长!
李文运:主持人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做好防汛工作,就要紧绷安全意识这根弦,强化底线思维,把各项措施和责任一贯到底,严阵以待,全力以赴保障安全度汛。请李局长先给大家分析一下当前天津防汛工作总体形势好吗?
李文运:从今年入汛以来的情况看,防汛形势呈现强降雨过程频繁、区域性洪水频发态势。从7月下旬开始,海河流域中部、北部出现了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我市大清河系、北三河系、蓟州山区连续出现洪水、山洪,蓟州区杨庄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水,潮白新河经历1972年开挖以来最大洪水,潮白新河、大清河、中亭河等河道行洪退水过程持续至今,中心城区也多次出现突发强降雨,我市作为“九河下梢”洪水汇聚区域,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当前我市仍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气象部门在8月1日预测海河流域及我市降水量整体较常年同期偏多2~3成,加之今年降雨局地性、突发性、极端性特点明显,对8月份的防汛形势,不能心存侥幸、麻痹大意。为此,市水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系统安排防汛关键期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做实做细水情测报预警,持续不断开展巡堤查险,实施科学调度,全力以赴确保全市防汛安全。
主持人:防汛期间,相关部门始终在密切关注上游雨水情变化,持续做好水情测报预警、调度会商等工作,全力确保行洪安全。为应对今年汛情,市水务部门在保障天津防洪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文运:今年防汛形势严峻复杂,面对海河流域上游暴雨洪水,市水务部门严明防汛纪律,层层压实责任,统筹做好各项防御工作,确保城市防洪万无一失。
一是强化预警响应。充分发挥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作用,运用“空、天、地、水、工”一体化水文监测体系,强化对“云中雨”“落地雨”以及行洪河道、入境入海河道径流的全覆盖监测,开展上游洪水演进趋势预报,先后发布暴雨洪水相关预报、预警、风险提示19次,精准“叫应”各级防汛责任人及时到岗、提前防范,做到测得准、报得出、用得上。
二是强化工程保障。年初以来持续推动108项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汛前完成泃河、州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完成东淀、文安洼等6处重点蓄滞洪区主体工程,大清河、潮白新河等6条重点行洪河道堤防全部达到设计高程,蓟运河7处险工险段治理销号,蓟州区32条在建山洪沟具备过流条件,以上工程在抵御今年暴雨洪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幅降低一线抢险工作量和抢险压力,显著提升了河道行洪能力与安全保障水平,确保河道始终保持“行洪通畅、堤防稳固”的良好状态。
三是强化指挥调度。严格河道、水库汛期水位监管,充分发挥“周会商+强降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机制作用,加强与水利部海委、北京、河北等上游省市会商共享水情,及时掌握流域及我市雨水情变化,精准调度水利工程,通过提前预泄、科学分泄、源头减排、压潮放水,成功应对北三河系、大清河系两次洪水的洪峰过程。截至目前,潮白新河、大清河行洪过程已进入尾声,全市累计安全下泄洪水25.1亿立方米,行洪过程安全平稳有序。
四是加强工程巡查。成立潮白新河前方指挥部,抽调抢险专家、技术骨干30余人充实防汛一线技术力量;落实市、区、街镇、村“四级”巡堤查险体系,24小时不间断覆盖式巡查河道堤防及隐患薄弱点位,累计组织28443人次,巡堤查险里程2.3万公里;压实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和安全生产责任,组建水利工程防汛抢险“预备队”,安排2268名施工人员和550台(套)机械设备随时准备抢险救灾;劝离行洪河道周边露营、游玩人员5452人次,切实保障河道行洪安全。
主持人:“七下八上”期间,海河流域上游地区和我市蓟州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津在整个汛期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做好安全度汛工作。我们发现今年天津汛期没有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有哪些好的做法?
李文运:汛期降雨量大,对流天气频繁,加上市区地势平坦、低洼,城市内涝一直是影响市民汛期出行的难题。入汛以来,我们聚焦市民对城市排水工作的需求,结合我市重大活动保障要求,全力做好中心城区排水各项工作,坚持一场雨一次总结提升的工作方法,不断复盘优化强降雨应对流程,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提升市区排水能力。汛前组织实施泵站新改扩建、河道管道清淤、应急排水能力提升等排水项目,先后完成马场道、宾馆路等6处易积水点位和海河东路金阜桥、东兴地道等7处易积水地道改造,友谊南路、白云路等新建雨水泵站投入使用,完成卫津河、津河等19条二级排水河道、175公里河道底泥清淤,完成大沽北路、烟台道等154条主干道路180公里大型排水管道清淤,完成203公里雨水管道疏通和102座泵站老旧设备更新改造,市区排水硬件能力进一步提升。在今年市区排沥工作中,中心城区二级河道较以往增加了三分之一的调蓄空间,中山门等10处往年已治理地区积水均在30分钟至1小时内退水,治理成效明显。
二是强化防汛应急响应。市、区两级排水部门加强防汛值班值守力量,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接到降雨预警第一时间采取“一低两腾空”措施,为市区排水预留调蓄空间,及时启动10处易积水点位和6处易积水地道“一处一预案”,分级分层落实排水人员到岗值守。市排水部门先后应对7次强降雨过程,开启各类排水泵站1500余座次,出动排水抢险人员7000余人次、应急排水设施150台套、应急排水能力72.2立方米/秒,中心城区实现“大雨雨后2小时,暴雨雨后5小时”主干道路积水排净目标,有力地保障了市区排水安全。
三是加强重点部位巡查。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对中心城区排水泵站、排水管网、快速路立交桥泄水孔等关键排水设施进行检查,确保移动抢险设备、防汛沙袋、排水软管等物资储备充足且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聚焦易积水点位、交通枢纽、商业街区、在建工程周边等重点部位,加大对排水设施巡视监管力度,全面加强排水设施疏通养护与维修,着力消除防汛安全薄弱环节,确保泵站设施运行良好,管网畅通率100%。对人流密集点位预置抢险物资、设备,随时做好应急处突准备,防范应对突发强降雨。
四是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及时与市应急、气象等部门和各有关区开展会商研判,及时掌握全市降雨情况,为后续降雨应对做好准备。联合市交管、城管等部门做好强降雨过程道路交通疏导,落实地道和下沉路“10厘米预警、20厘米硬隔离”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市民误入严重积水路段。进一步充实市区防汛抢险力量,落实“600余人专业队伍和800余人社会力量”排水抢险队伍,汛前组织开展多场次排水应急保障演练,加强各抢险队伍间协作与信息共享,确保中心城区防汛调度高效、运转顺畅。
主持人:汛期来临,如何保障城市安全平稳运行,筑牢防灾减灾防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必须经受住的考验。李局长,从今年我市防洪应对情况来看,还存在哪些问题短板,今后要如何加以改进呢?
李文运: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以来,我们针对大洪水暴露出的我市防汛安全方面的问题短板,推动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防洪排涝工程,部分工程在今年北三河、大清河系洪水中经受住了考验,但从整体防洪过程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预测预报不够精准。我市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数字孪生平台、防汛应急指挥调度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刚刚投入使用,基于平台开发的各类洪水模型、防汛调度模型未经历过多次洪水检验,洪水预测预报的精准度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亟需更多数据对模型算法进行优化。
二是防洪调度方案亟待调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以来,我市及上游北京市、河北省都开展了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海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发生较大变化,随着大清河、北三河、永定河系上游防洪工程达标建设,上游洪水进入我市的时间、洪峰流量较以往可能更快更大,给我市防洪调度带来更大压力,亟需对上游新建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踏勘,并调整防洪调度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充分利用今年应对海河流域区域性洪水的机会,采集数据对模型算法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升洪水预测预报的精准度,同时加快推动我市在建防汛工程建设,结合上游省市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优化调整我市防洪调度方案,确保流域防洪安全。
主持人:今年汛期,我市启动了多轮应急响应机制,市民也及时收到了各类安全提醒,自觉远离高风险区域。那么,我们在汛期需要提醒市民做好哪些安全防护工作呢?
李文运:今年汛期洪涝灾害频发,洪水、内涝、山洪灾害威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在全力保障全市防汛安全的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以下安全防护。
一是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信息。请大家及时关注我市新闻媒体及市应急、气象、水务、规划资源等部门和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天气预报、各类汛情预警信息。如遇极端天气和重大汛情预警,建议大家调整出行计划,减少外出,避免出现危险。
二是做好行洪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近期我市潮白新河、大清河、中亭河等河道处于行洪状态,请广大市民及时关注媒体关于河道行洪的信息,不要在行洪河道周边聚集围观、露营、垂钓,不要在行洪河道内游泳、划船,不要涉险穿越河道,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三是注意暴雨情况下出行安全。市民汛期出行遇到强降雨天气,要注意道路上设置的各类防汛安全警示标志,避开排水井、沟渠,就近寻找安全场所避雨。如雨天驾车出行,应注意立交桥、下沉路、隧道涵洞警示护栏,听从交警、市政、排水等工作人员指挥疏导,绕行积水路段,切不可强行通过,以防发生危险。
四是做好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防护。市民汛期去山区旅行前,应及时关注当地降雨情况及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切忌在灾害预警情况下进入山区。山区群众应听从属地政府部门指挥,及时进行转移安置,不可在危险区域长时间滞留。市民在山区活动时遇到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迅速向山坡、高地转移,并报警求援,不要沿山坡、河流、谷口向低洼处跑,防止被山洪淹没。
主持人:谢谢李局长的解读。做好防汛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我市雨情汛情洪情的严峻性、复杂性,始终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才能有力有效保障市民安全度汛。拧紧拧牢责任链条,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节目开始前,我们在天津政务网、北方网等平台开通了互动渠道,请市民朋友们结合天津的防汛工作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们都提出了哪些建议和意见。
网民张女士:我感觉今年的雨下得挺频繁,但似乎没有像往年那样成片积水的情况发生了。作为市民,我们也看到了身边的低洼地段在进行逐年的改造。请局长给大家介绍下,明年我们还有哪些积水路段的改造计划呢?大概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李文运:城市内涝问题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2年7月25—26日,全市出现特大暴雨,中心城区共暴露出51处面积大、积水深、影响范围广的严重内涝积水片区,此后通过逐年治理,到2024年底,我市已经治理完成49处,剩余的北辰区桥园里和和平区中国大戏院地区2处积水片治理也在推动当中,通过系统治理,中心城区20平方公里的积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从2024年底开始,我们城市内涝治理的重点从消除严重内涝积水片区转向治理局部易积水点位和易积水地道,同步打通排水堵点,系统提升中心城区整体排涝能力。聚焦“小而散”却直接影响群众出行的局部积水问题,我们梳理出中心城区16处易积水点位和13处易积水地道,计划利用2025—2027年三年时间开展易积水点位治理攻坚战,全面消除中心城区16处易积水点位和13处易积水地道。
今年作为三年攻坚的第一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马场道、宾馆路、芥园西道、南市、瑶琳路、临月里等6处易积水点位和九经路、东兴、密云一支路、天平桥、北站、海河东路金阜桥下沉路、海河东路直沽桥下沉路等7处易积水地道的改造任务,各项治理工程已经在今年汛期发挥作用,我们也将根据降雨排水情况,及时评估治理效果。
明年我们将继续推进治理工作,计划完成大直沽、津塘路三中心医院、红星路、桥园里、和苑等5处易积水点位和东风地道1处易积水地道,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准备工作,有的项目已经开工,预计明年汛前完成相关建设任务。
网民郭先生:最近从新闻报道里看到潮白新河、大清河正在行洪,近期又发现海河个别河段水质浑浊,想问问海河会不会行洪?对市区安全有没有影响?
李文运:海河干流是我市重要的行洪河道,分别与永定河系、大清河系、子牙河系相连,为了保障我市防洪安全,必要时将通过海河干流分泄上述河系洪水。近期,受上游行洪影响,我市大清河、中亭河河道水位持续上涨,为了保障大清河行洪安全,我们及时开启西河闸将大清河洪水分流入海河,市民看到海河部分河道水体浑浊就是行洪过程水流速度较快,水体相对浑浊造成的。
由于处于主汛期,为了防止城市排沥对海河干流行洪造成影响,同时兼顾防洪安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我们采取了三项保障措施。一是实施海河、北运河、子牙河等一级行洪河道联合调度,利用海河口泵站、海河闸对海河等河道水位进行调控,为降雨、排沥、行洪预留调蓄空间,确保海河等河道保持安全水位。二是在强降雨前停止中心城区二级河道从海河取水,为二级河道留出排沥空间,减轻海河行洪、排沥压力。三是结合大清河上游来水水质、水量情况,在大清河行洪结束后,及时补充海河水量,改善河道水质,兼顾行洪安全和水环境改善。
网民陈先生:在“七下八上”防汛的关键期,大家都很关心天气情况、汛期形势。前几天,天津接连发布暴雨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信息,想问问李局长,预警信息发布时,水务部门与气象、应急等其他部门是如何联动的?
李文运:为了加强防汛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及时掌握最新雨水情信息,我们充分发挥海河流域及京津冀防汛联动机制作用,与水利部海委、京冀两省市水利部门,以及市应急、气象等兄弟单位,建立了“周会商+强降雨预报会商+场次洪水会商”机制,自气象部门预报有强降雨开始,至河道退水结束,各部门及时共享雨情、水情、工情和重要防洪枢纽调度措施,滚动会商研判防汛形势,坚持海河流域防汛“一盘棋”,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位。
如在近期我市潮白新河洪水防御工作中,市气象局及时通报流域及我市降雨预报情况,为预报我市潮白新河来水提供数据支撑;我局会同市应急局组织各区全力加强河道堤防巡查防守,避免工程出险。经水利部海委协调,北京市水务局调度怀柔水库等7座水库全力拦洪错峰,河北省水利厅会同我局及时减少北运河、潮白新河、青龙湾减河等河道沿线涵闸泵站向河道排水,减轻潮白新河行洪压力,为潮白新河洪水安全下泄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民由先生:现在天气还比较热,下雨后有一些河道会返臭,比如护仓河、陈台子河,市民路过会闻到明显的味道。针对这些河道,水务部门有什么治理措施吗?
李文运:雨后河道异味问题主要是雨后排沥过程中,城市污染物和排水管道中积存的雨沥水随雨水排入河道造成的。为了尽可能减少排沥对河道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我们主要采取四项措施。
一是加大河道管道清淤力度。今年汛前对中心城区所有的19条二级排水河道、175公里淤积段实施河道底泥清淤疏浚,累计清除河道淤积底泥195万立方米,在增强河道调蓄能力的同时,及时清除河道底泥富集的污染物,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
二是合理安排排沥调度。充分发挥污水泵站代排作用,中小雨情况下直接将雨沥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尽量减少向一二级河道排沥。强降雨情况下,向河道排沥结束后,根据海河水量、水质情况,组织二级河道从海河取水,对水体进行置换更新,并加强水面漂浮物、垃圾清理,尽力将排沥对河道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三是深化污染溯源排查。聚焦汛期排沥产生的入河污染问题,重点针对地下管网进行监测溯源,推动属地各区系统性解决河道污染,根源性挖掘管网问题,进一步推动雨污分流改造,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治理和监管,改善市区河道汛期雨后水质。
四是加强监督执法。聚焦违规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损坏城市排水设施、雨污混接串接等对环境破坏力强、社会反映强烈的违规排水行为,督促市有关部门和属地各区加大城镇违规排水行为执法监督力度,依法依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杜绝乱泼乱倒现象,保护好排水设施,维护市容环境。
主持人:感谢李局长对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的解答。面对形势复杂的防汛工作,市区各级水务部门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理念,落实落细防汛措施,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强化对强降雨、洪水等方面的预测预报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上游来水情况和洪水运行数据,做好人力物力、防汛物资配备等工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切实保障了全市平稳度汛,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期访谈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