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wb.png

【水利部】《瞭望》专访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敏丨为水利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瞭望》:2023年,我国水利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陈敏:2023年,各级水利部门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攻坚克难,水利工作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进展。

    水旱灾害防御夺取胜利。有效抵御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发生超实测记录洪水,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有效应对西南、西北部分地区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保障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溉用水需求。

水利建设投资和规模创新高。2023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年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5451亿元,占落实水利投资的44.5%。44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关键节点目标。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2.3万处,提升1.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

水利改革创新取得进展。国家防总批复设立辽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标志着我国七大江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全部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取得新突破,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改革迈出新步伐。锚定“一个目标”、坚持“两手发力”、推进“三管齐下”、深化“四项改革”的“一二三四”工作框架体系落地生效,吸引更多经营主体投入水利项目建设。

水利行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全面落实水库、水闸、堤防安全责任制,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综合效益持续发挥;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推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强化;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瞭望》: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各级水利部门积累了哪些工作经验?

陈敏:一是坚持治水思路。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国情水情,聚焦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树牢极限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立足最不利情况,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四是坚持预防为主。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预字当先、以防为主、防线外推;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治水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流域与区域,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六是坚持创新发展。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塑造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水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在挑战中抓住水利发展新机遇

《瞭望》:我国水利工作面临怎样的发展新形势?

陈敏:在挑战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灾害复合链发风险加大,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更趋极端化。

对此,需要主动适应极端水旱灾害频发情况,提高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筑牢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线。

在机遇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此外,2023年底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这些重要部署,为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瞭望》:与去年相比,今年水利工作的重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敏:2024年水利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即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是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扎实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加快构建节水综合体系,深化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三是全面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推动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建构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管理。

四是夯实乡村全面振兴水利基础。坚持不懈做好水利保障工作,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实施重点区域水利帮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水利力量。

五是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建构河流伦理,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江河湖库保护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六是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全面提升水利监测感知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瞭望》:2024年水利部在投资方面有哪些安排?

陈敏:在措施安排上,一是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投资。积极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创新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在用好新增国债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资金的利用规模。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取得突破。

二是投资安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重点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和防洪治理、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支持革命老区、中央苏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水利项目建设。

三是抓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推进列入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前期论证,加快立项审批进度,增加项目储备,保持合理的开工强度和在建规模。

四是加强投资计划执行和监管。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抓好投资计划执行,抓好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招投标、水利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

《瞭望》:我国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现阶段的建设难点是什么?

陈敏:经过多年来大规模建设,我国大江大河基本建成以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通过采取“拦、分、蓄、滞、排”等综合措施,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目前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8998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份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同时,加强防汛抗旱非工程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组织指挥、支撑保障、应急处置、监测预报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应对了历次水旱灾害。

当前,我国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仍存在短板弱项,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滞后,洪水调控能力不足,河道、堤防仍有部分未达标,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依然薄弱。

下一步,首先应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建设,全面提升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其次应加快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最后应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贯通雨情水情汛情灾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科学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瞭望》:去年《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今年水利部将如何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陈敏: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建设目标,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融合发展。

一是构建国家水网之“纲”。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江河防洪治理骨干工程、重要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二是织密国家水网之“目”。做好各层级水网的合理衔接,构建互联互通、循环通畅、联调联控的网络格局,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三是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加快推进大江大河流域控制性枢纽建设,实施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增加水资源储备能力和水流调控能力。加强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水网综合功能和网络效益。

《瞭望》:如何全面推进2024年水利工作落实落地?

陈敏:高质量完成好今年各项水利重点任务,首先应强化政治引领,压紧压实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其次强化法治保障。加快水法、防洪法修订,健全水利重点领域法规制度。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依法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再次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重大水利科技问题攻关,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最后加强人才培养。加快建设水利战略人才力量,实施卓越水利工程师培养工程,加强水利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水利干部人才队伍。


        相关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