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wb.png

【天津政务网】本市防汛工作的有关情况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我市已进入主汛期,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水务局二级巡视员梁宝双做客天津政务网,为我们详细介绍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关情况。梁局,您好!

  梁宝双:主持人好!各位网民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天津政务网向大家介绍我市防汛抗旱工作,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梁局,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市防汛工作的总体形势好吗?

  梁宝双:好的。从今年汛期预测分析看,全国降水将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南方地区将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华北和西北等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旱情。6月7日至13日,江南、华南、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降雨量大于250毫米达2.4万平方公里,13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另一方面,我们所在的海河流域,今年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增加,据预测,今年海河流域汛期降水比往年偏多,有可能发生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天津处于海河流域最下游,承担着海河流域75%的洪水入海任务,天津防汛保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抵御洪涝灾害难度较大。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尾闾,而且地势低洼易涝,随着我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产业园区、轨道交通、新建住宅等基础设施与日俱增,城市防汛设施的承载负荷不断增加,在遭遇短时强降雨时,极易形成城市内涝,增加了防汛工作的难度。(二)防洪调度难度增加。白洋淀控制运用水位降低,北运河的调度也产生较大影响,妥善处理防洪、排涝、蓄水和保证水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给我市开展防汛总体调度增加了难度。(三)防汛工程体系存在短板。目前我市一级行洪河道中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海河干流等基本达标,潮白新河、蓟运河尚有部分河段未达标,全市中小河流治理还没有全部完成,部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预警设施还不够完善;中心城区排水设施体系还不健全,易积水地区依然较多,河口、地道泵站建设和老旧排水管网改造等工作亟需加强。(四)防汛应对能力面临考验。海河流域自1963年以来没有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我市防洪工程设施和应对汛情险情的处置预案没有经受过大洪水检验,技术专家、抢险队伍缺乏实战经验,一些基层防汛部门存在麻痹和松懈思想,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整体运行体制机制还在磨合当中等不利因素,增加了防汛处置难度。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将制定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照市防指统一部署,高标准备战、高效率迎战,坚决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主持人:我市已进入汛期,汛期有哪些特点?我们怎样采取应对措施呢?

  梁宝双:主要特点,一是降水量集中,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七至八月份;二是受上游影响较大,整个海河流域的洪水从南、西、北三个方面汇集,海河流域75%的洪水需要从天津入海;三是灾害突发性强,海河流域的河道水短流急,洪水预见期短、突发性强、预报难度大;四是面临立体防御,防汛任务可概括为“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北防山洪”,而上游洪水往往与中心城区内涝和沿海风暴潮遭遇,极易形成“洪、涝、潮”三碰头的局面,加重洪涝灾害危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市防汛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完成了永定新河、独流减河南北两大行洪河道达标治理,城市防洪圈基本达到200年一遇标准,可保护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核心区2700平方公里区域的安全。二是形成中心城区排水南北分流体系,建成海河口泵站、金钟河口泵站、北塘河口泵站及大沽河口泵站等4座河口泵站,全面提升城市沥水外排能力。三是储备了2.1亿元的市级防汛物资,市水务局组建了9个防汛专家组、5支市级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做好了应对洪水的各项准备。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市领导“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一日无防、一次无防”的要求,立足防“大”、防“猛”,狠抓监测预警、防洪抗旱调度、抢险技术支撑等工作落实,全面提升灾害防御能力,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一)全面落实责任。按照机构改革方案,积极与市应急局做好工作衔接,坚持“宁可抓重,不可抓漏”的原则,认真梳理调整防汛工作职责。成立全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落实水利工程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以及28座水库防汛行政、技术、巡坝值守“三个责任人”, 确保责任和度汛预案落实到位。(二)提升处置能力。继续实施北京排水河、永定河泛区等防汛重点工程建设,汛前完成5项水毁工程修复。修订5项防汛预案,组建9个水旱灾害防御专家组,开展水库责任人技术培训和水文应急监测演习,提升处置能力。(三)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检查堤防海挡、闸涵泵站、水库、蓄滞洪区及涉水在建工程,组织检查水文站网、监测预报设施、信息系统,对排查出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四)保障市区安全。制定中心城区防汛排涝补短板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推动南大桥等3座泵站建设,在主汛期到来前完成王串场等6片积水片的施工改造。针对中心城区27处积水片、13处易积水地道等重点部位制定完善“一处一预案”解决方案和应急措施,及时清理维护泵站、排水管网等设施,为确保中心城区排水顺畅做好准备。

  主持人:梁局,中心城区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区排水部门都采取了哪些准备措施呢?

  梁宝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区分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现场会议精神,从应对强降雨、大洪水、高海潮“三碰头”的最不利情况出发,按照防御大洪水、大暴雨的最高标准,严格落实岗位责任,打牢市区防汛工作攻坚战。(一)建立应急机制。排水部门成立了12支应急抢险队、巡查组、专业保障抢险队伍,先后开展13场防汛应急抢险实战演练。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强化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领导靠前指挥,一线队伍反应迅速、应对有效。(二)加大养护维修力度。组织开展排水设施春季养管会战,累计疏通管道1897公里,掏挖检井47万座次,掏挖雨井39.5万座次,检修水泵电机330台套,确保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功能,为中心城区排水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三)开展汛前专项检查。组织对在建工程排水安全度汛措施、防汛组织机构、责任制落实、防汛预案编制、抢险队伍物资储备、汛情信息共享等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四)编制完善预案。结合去年汛期强降雨应对情况,深入排查防汛重点地区、敏感部位,对中心城区易积水地区“一处一预案”进行重新修编,进一步提高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五)狠抓工作落实。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对中心城区存在防汛工程进行专项检查,区分重点督办、近期督办及远期督办三个等级,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影响防汛问题分析评估制度,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整改清单,实施台账销号管理,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推进问题整改,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主持人:梁局,在雨洪水资源利用上,今年有哪些举措呢?

  梁宝双:天津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农业和生态用水一直存在缺口,降雨发生后,我们通过分析研判和科学调度,在全力防御、确保我市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兼顾防洪和蓄水需要,合理调度重点闸站,充分利用上游来水和本地产水,为我市储备宝贵的水资源。2018年累计拦蓄利用雨洪水15.4亿立方米,为生态和农业用水提供了有效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我们大力推动海河南北循环系统、北水南调、行洪河道清淤扩挖等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提升河湖蓄水和循环调度能力。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已利用上游来水和外调水源向河湖湿地补水1.89亿立方米,为我市较为缺水的南部地区补充了水源。进入汛期后,我们将密切关注海河流域及我市降雨情况,抓住上游来水有力时机,科学实施沿河闸涵泵站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择时向七里海湿地、北运河、滨海新区黄港一库、二库以及蓟运河、北大港湿地等地区实施补水,改善土壤墒情。同时我们合理控制海河等市区景观河道水位,兼顾防汛排水安全和生态景观需求,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主持人:下一步,我们将主要开展哪些工作呢?

  梁宝双: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继续开展隐患排查。坚持“汛期不过、检查不止”,继续对一级行洪河道、大中小水库、山洪防御和涉河在建项目等防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检查督查,督促落实责任,严防事故发生。(二)强化技术支撑。组织开展防汛工作技能培训和抢险演练。进一步落实全市57处险工险段保障方案,落实险工险段的抢险兵力部署,确保一声令下快速反应。(三)强化水情监测预报。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第一时间掌握气候趋势和降雨预报信息。完善洪水测报预报方案,联合上游京、冀两省市共同做好洪水预测预警预报,为指挥调度提供保障。(四)科学实施洪水调度。开展洪水预报和调度技术推演,综合研判、科学实施河道、水库及蓄滞洪区联合调度,保障防洪安全。(五)打好市区排水攻坚战。雨前采取“一低两腾空”措施,预留排水空间,坚持昼夜坚守,水不退净、人不离岗。会同交通、交管、电力等部门,落实道路桥梁等防汛安全措施,确保排水顺畅和市民安全出行。

  主持人:梁局,市民应该如何做好汛期安全防护呢?

  梁宝双:一是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信息。汛期请大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计划远距离出行或旅游的朋友,要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预报而后合理安排行程。强降雨和雷雨天气尽量避免到山洪灾害易发区、蓄滞洪区及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活动,雨天远离河湖、坑塘,防止意外发生。二是注意雨天出行安全。遇到暴雨天气,请注意防汛安全警示标志,避开排水井、沟渠,就近寻找安全避险场所,切勿雨中骑车打伞。雷雨天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停留。雨天停车时要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停放。驾车出行应当及时了解路况,注意下凹式立交桥、下沉路、涵洞等警戒标示,提前绕开积水路段。若您已行驶在积水路段,请打开车窗行驶,并听从交警疏导,切不可强行通过。如果车辆在积水中熄火,要迅速判断形势,及时逃生。三是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灾害。如您在山区遇雨,要注意周围异常变化。逃生时要迅速向山坡、高地转移,选择就近的安全线路沿山坡向两侧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向下或沿山谷出口向下游转移。不要轻易游水转移,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围困,要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暂避,利用通讯工具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求救,准确告知方位和水势,争取营救时间。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梁局做客天津政务网,为我们介绍我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关情况,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