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请问海河流域水资源有哪些特点?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危机?
任宪韶: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海河流域以占全国1.3%的水资源量,承担着近12%灌溉面积和11%人口的用水任务。
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评价结果,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仅37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7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世界平均水平的1/24,是我国各大流域中最为缺水的流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近76%,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40%的合理上限,海河平原和山间盆地浅层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其次是用水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同时还存在用水浪费现象,区域间、城乡间节水发展不平衡; 再次是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水环境严重恶化等。此外,海河流域地跨京、津、冀、晋、鲁、豫、内蒙古、辽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跨省河流众多,管理难度大。这些都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记者:请问针对这些问题,海河水资源管理的思路是什么?主要做法有哪些?
任宪韶: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海委认真落实水利部党组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有关决策部署,以全面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水问题。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升水行政管理和科技创新水平,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构建流域水利保障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逐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了《永定河官厅水库上游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漳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漳卫新河河口管理办法》等3个部规章草案,并上报水利部。印发了《海河流域取水许可实施细则》《海委行政许可管理规定》2个规范性文件。水资源规划编制、流域立法等工作扎实推进,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工作。开设了海委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全面对外。进一步梳理了海委行政审批事项,明确管理、监督和承办部门,完善工作流程和法律文书,明确办理时限,制定服务指南、审查工作细则,建立了随机抽查回访制度和申请人评议会制度,全面规范和提高海委行政许可审批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开展并完成年度流域取水许可执法检查工作。积极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监督检查与评估验收工作。编纂了《海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和《海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画册》,总结宣传了流域节水成果和经验;积极开展了流域节水技术评估、京津冀等省市用水定额评估等工作。
着力提高水行政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并完成了流域水资源、河湖、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活动。加强重点河流和敏感地区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目前北京周边、漳河上游和山西省界等区域水事稳定。与此同时,加强基层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建立“分工明晰、权责明确、协作顺畅、处置高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
记者: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流域水资源管理有哪些变化和成效?
任宪韶:2012年国务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全面部署以来,水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和以往相比,我们感到主要有以下几点显著变化:
首先,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刚性约束。在总量控制上,海委组织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提出了2015、2020、2030水平年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组织开展跨省河流的水量分配,目前拒马河、蓟运河、清漳河、浊漳河4条第一批跨省河流水量分配方案进入高层协调阶段,即将批准实施。第二批滹沱河、北运河、滦河、卫河、潮白河5条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已完成行政协调并上报水利部待批。
在用水效率控制上,海委组织编制了2015年流域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幅度、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两项控制指标。组织开展了海河流域农业节水技术评估,完成流域第四批3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工作,流域内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达到13个。
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上,海委编制了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提出了2015、2020、2030水平年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提出了2015年海河流域重要水功能区考核名录,加强重要水功能区的核定、确界立碑、监督监测、达标评估及入河排污口监督检查等工作,完成了230个重要水功能区基本信息复核。扎实做好省界断面、重要水源地、地下水测站等水质监测和水环境质量通报工作。完成两批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审查工作。
其次,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考核。提高监控能力,推进水资源管理考核。2012年以来,海委组织开展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海委部分)的建设工作。经过精心组织,该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通过该项目,海委将进一步加强对70余个省界水量断面和70个省界水质断面的水量水质监测工作,实现上述断面监测成果与水利部和相关省份的共享,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这标志着对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可部分实现在线监控管理。
与此同时,海委加强了流域各省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指标复核工作,并积极配合国务院考核组完成流域相关省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现场考核工作。
从成效上来看,经过3年多的努力,海河流域基本上构建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体系,为海河流域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海河流域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任宪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治水兴水的重要战略思想。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通水,海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发生显著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对流域水利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给深化流域水利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为流域依法治水管水工作明确了任务。
作为流域管理机构,海委要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水利部党组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着力解决流域突出水问题,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在具体措施上,一要进一步提高流域供水能力。加快构建流域“二纵六横”水网体系,推进流域引调水工程、大中型水库建设,形成多水源多渠道调配的供水保障体系。
二要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跨省河流水量分配、“三条红线”指标复核工作。开展流域节水工作评估、用水定额评估和计划用水管理,推进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全力做好“三条红线”指标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三要着力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河流湖泊生态修复,划定河流湖泊生态保护范围,健全河湖生态管理机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和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全面推进水功能区和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推进划定引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落实地下水功能区划,划定地下水禁采、限采范围,构建流域地下水监控平台,大力推进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全面遏制地下水超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