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wb.png

【进行中】市水务局关于对《天津水网建设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公告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是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程,省级水网在国家水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支撑。按照水利部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天津水网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现对其规划成果进行公示,欢迎各界对该成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公示时间:公示期自2023年6月7日起至2023年7月7日止。

2.公示意见反馈方式

(1)传真:(022)23333653;

(2)邮寄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210号,规计处梁凤建收,邮编:300074;

(3)联系人:梁凤建  联系电话:(022)23333758;

(4)电子邮件:wangdi02@tj.gov.cn;

有效反馈意见方式:请留下真实姓名、电话,以便反馈意见采纳情况。

                                                               天津市水务局

                                                               2023年6月7日


草案正文

天津水网建设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要求加强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天津水网顶层设计,有效承接国家水网并指导区级水网建设,按照水利部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天津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天津水网建设规划》。该规划以提升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能力为核心,依据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及我市河网分布和水资源特点,形成“一市双网”的格局,即“一横两纵,三水五库”的供水保障网和“一轴两带,三区九河”的河湖水系网,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等问题,使供水更有保障,防洪排涝更顺畅,河湖生态更健康,为天津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建设成为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二、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天津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地处海河流域下游,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历史上,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河流呈扇状由海河入渤海;根治海河期间,先后开挖了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等入海尾闾,开挖疏浚了引泃入潮、新开河等连通河道,逐步形成“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水系格局。现状境内一级河道19条,二级河道百余条,大中小型水库21座,海河、永定河~永定新河、大清河~独流减河、南北运河、外环河、卫津河等一二级河道及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洼、北大港等水库湿地,构成天津水网自然本底。

河湖水系连通和人工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为天津水网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市各类水利基础设施逐步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发展,海河水系作为国家骨干行洪排水通道,“六河五湖”已成为贯穿京津冀区域的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对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等国家输水大动脉作为生命线保障我市供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天津段是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的京津文化高地;这些河湖水系与水利基础设施为构建互联互通的天津水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成为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形势与需求

当前,我市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征程,处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有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由于我市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的特殊性,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水网总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强、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和协同融合不够,水利设施网络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还需增强。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以国家水网建设为依托,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统筹发展和安全,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综合采取“调、引、蓄、联、排、挡、控、导”等措施,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天津水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共享发展。

系统谋划,风险管控。

开源节流,多水联调。

人水和谐,绿色生态。

创新驱动,智慧赋能。

(三)规划目标

到 2025 年,天津市现代水网体系初步建成,持续推进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水网体系纲、目、结,水资源调配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骨干河道险工险段基本消除,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智慧水务基本框架初步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到 2035 年,天津市现代水网体系基本建成,与国家骨干水网互联互通,水网功能协同融合,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战略储备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增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水网工程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水网布局

(一)全市水网布局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系统性观念,统筹水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针对全市当前存在的新老水问题,以调配水资源、减轻水灾害、复苏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构建水循环为目标,依托国家水网总体布局,结合天津城市供水主要外调、依靠管线(专用明渠)输配,洪涝、生态依靠河湖水系输送的特点,构建由供水保障网和河湖水系网组成的“一市双网”新格局。

供水保障网用于输配外调水,支撑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湖水系网统筹解决洪涝灾害、水生态环境问题。双网共同筑牢天津水安全屏障。

⑴供水保障网

以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三条国家水网大动脉为基础,五座城市供水水库为调蓄结点,建设三水源市内配套工程,形成“一横两纵,三水五库”的城乡一体供水保障格局。

“一横两纵”——横贯东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纵贯南北的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形成天津供水保障网的主骨架、供水安全保障之“纲”,其中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紧密依托国家骨干水网构建。

“三水五库”——引滦、南水北调中线、南水北调东线三种水源互联互通、统一调配,形成原水工程一张网;于桥、北大港、尔王庄、王庆坨、北塘五座水库为水资源调配结点和重要储备基地。

⑵河湖水系网

以海河干流为主轴,永定河-永定新河、大清河-独流减河等河道为水流载体,融合西部大运河文化生态带、东部魅力渤海湾,有机连接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中部大黄堡-七里海生态湿地保护区、南部团泊-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构建“一轴两带,三区九河”的河湖水系网布局。

“一轴两带”——天津“母亲河”海河,上连“津城”、中贯天津∙绿屏、下达“滨城”,勾连五大河系,交汇百川,通达渤海,形成天津水系、生态、城市发展的中心轴。南、北运河组成的西部大运河文化生态带是天津市发祥地、大运河文化传承的载体,东部渤海湾为主的蓝色海湾带是京津海上门户,华北海运枢纽,两者形成纵贯南北的东西两带。

“三区九河”——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中部大黄堡~七里海生态湿地保护区、南部团泊~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组成京津冀东部生态屏障。永定河~永定新河、大清河~独流减河、潮白新河、蓟运河、子牙新河等“九河”(泛指境内的重要河道)组成主要水流通道。

河湖水系网防洪安全保障体系紧密依托海河流域防洪体系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紧密依托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构建。

(二)重点区域水网布局

    重点区域指由独流减河左堤、西部防线及西河右堤、永定新河右堤以及防潮海堤组成的城市防洪圈范围,区域面积2700平方公里,是天津市经济、社会、金融中心。

以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为主通道,子牙河、新开~金钟河、外环河、洪泥河、马厂减河等骨干河道为脉络,接通七里海湿地、北大港湿地,以减轻海河洪涝压力、增加生态水源为目标,强化洪水南北入海、涝水南北分流、水体南北循环净化,构建“一轴两河,南北两片,北水北排,南水南排”的重点区域水网布局。

    五、主要内容

    构建天津水网之“纲”,推进供水保障网及河湖联通网中的调水及河道堤防等骨干工程建设;织密天津水网之“目”,加快区域供水干支管网及中小河流及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筑牢天津水网之“结”,推进水库及蓄滞洪区等重要结点工程建设,使供水更有保障,防洪排涝更顺畅,生态更健康,管理更智能,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更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一)加强水资源支撑与保障

    针对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市情,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控需增供并重。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的重点,围绕“一横两纵,三水五库”供水布局,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深化引滦水源保护,构建供水大动脉,完善区域引调水网络建设,提高水源储备能力,增强供水韧性,全面形成“三水共用、五库联调、多源互济、城乡统筹”的供水安全保障格局,筑牢天津城市供水安全屏障。

    (二)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和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托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天津市城市防洪体系,遵循“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理方针,聚焦防汛薄弱环节,统筹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系统完善以一级河道为行洪通道、二级河道为排涝通道、蓄滞洪区为调蓄空间、河道堤防为屏障的津门安澜河湖网,着力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服务平安天津高标准建设大局,建成蓄泄排统筹、旱涝潮同治的防汛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从抵御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防范灾害风险转变。

    (三)保障河湖生态健康

    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和美丽天津建设要求,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度,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统筹区域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以水生态空间管控为约束,加强水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受损水生态。山区河流强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筑牢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平原区水网提高水系连通性,实施河湖生态分区分质弹性补水,扎实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水美乡村建设,逐步打造“河畅、水清、岸绿、鸟飞”的健康河湖生态新画卷。

    (四)完善高效能智慧水网体系

    落实水利部智慧水利和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部署,按照 “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以天津水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完善水网信息基础设施,搭建水网数字孪生平台,深化业务智能协同应用,建设具有“四预”功能的智慧水网,全面增强“实时感知水信息、精准把握水问题、精细调度水工程、科学管护水资源”的水网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

    (五)强化水网管理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坚持节水优先,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高效水网工程。加强河湖水系空间管控。将重要河湖岸线规划、河湖管控范围划界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高河湖生态空间管控的规范性与约束性。加强水网工程多功能融合。推动水网工程与交通、能源、市政、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工程融合建设,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发挥“安全+”功能。


背景介绍

一、基本情况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天津水网顶层设计,有效承接国家水网并指导区级水网建设,按照水利部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天津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天津水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以提升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修复能力为核心,依据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及我市河网分布和水资源特点,形成“一市双网”的格局,即“一横两纵,三水五库”的供水保障网和“一轴两带,三区九河”的河湖水系网,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等问题,使供水更有保障,防洪排涝更顺畅,河湖生态更健康,为天津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建设成为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规划制定背景。

第二部分介绍规划制定基础,主要包括我市河流水系现状、水网建设的形势与需求。

第三部分介绍规划总体要求,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第四部分介绍我市水网布局。

第五部分介绍规划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加强水资源支撑与保障、筑牢防洪安全屏障、保障河湖生态健康、完善高效能智慧水网体系、加强水网管理。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

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公众意见反馈。

发表意见 退出登陆

姓名
联系电话
意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