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来源:天津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11-01-01 00:00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公报

 

 

 

 

 

 

 

 

 

 

 

 

 

 

 

 

天津市水务局

 

 

 

 

综述

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70.4毫米,比上年度偏少22.16%,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8.18%,属于偏枯年份。

2010年全市水资源总量9.2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58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47.31%;地下水资源量4.45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0.54%。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0.83亿立方米。

2010年全市入境水量19.34亿立方米,出境、入海水量9.46亿立方米。

2010年全市14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6.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46亿立方米。平原淡水区浅层地下水年末存储量比年初减少0.20亿立方米。

2010年全市总供用水量22.42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6.16亿立方米,包含引滦水量5.78亿立方米,引黄水量2.2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5.87亿立方米;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回用量0.17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22亿立方米。按用水项目划分,生产用水量17.7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3.49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1.22亿立方米。

2010年全市人均综合用水量17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0.8立方米。

2010年全市自来水供水量6.57亿立方米,售水量5.52亿立方米,管网漏失率15.05%。

2010年全市用水消耗量15.16亿立方米,耗水率67%。

2010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5.83亿立方米。2010年全年地表水评价河长为1625.94公里,其中II类水河长69.34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III类水河长189.2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2%, IV类水河长106.0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V类水河长19.00 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劣V类水河长1242.4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6% 。全市河流污染比较严重。

主要饮用水源地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符合Ⅲ类水标准,处于中—轻度富营养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

 

 

 

 

一.       水资源量

1.降水

201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70.4毫米,折合水量56.0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2.16%,比多年平均值68.53亿立方米(1956—2000年)偏少18.18%,属于降水偏枯年份。

从行政分区看,蓟县降水量最大,为550.7毫米;北辰区最小,为405.0毫米。与上年比较,各行政分区均偏少,减少最多为市内六区,偏少40.52%。与多年平均比较,各行政分区均偏少,减少最多为市内六区,偏少26.60%。2010年行政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见图1。

 

图1   2010年天津市行政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

从水资源分区看,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降水量,北四河下游平原大于大清河淀东平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比较均偏少,其中大清河淀东平原比上年度偏少最大,为26.87%;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均偏少,其中北三河山区偏少最大,为21.46%。2010年水资源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见图2。

2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值比较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1-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68.4毫米,占全年的14.5%,6-9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68.4毫米,占全年的78.3%,10-1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33.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2%。7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38.7毫米,降水集中程度较高。2010年天津市逐月降水过程见图3。2010年天津市降水量等值线见图42010年天津市降水量距平图见图5

 

图3 2010年天津市逐月降水过程

 

 

 

        

     图4          2010年天津市降水量等值线图。

 

图5  2010年天津市降水量距平图

 

 

 

 

 

2.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天然年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2010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5.58亿立方米,比上年度偏少47.31%,比多年平均偏少47.61%

从水资源分区看,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均比上年偏少,其中北四河下游平原偏少最大,为50.96%;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各分区均偏少,其中北三河山区偏少最大,为51.38%

2010年水资源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见图6

6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

入境水量

 2010年全市入境水量19.3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2亿立方米。其中引滦调水110天,调水量5.08亿立方米;引黄济津调水123天,调水量3.69亿立方米,其中上半年历时60天,调水量1.01亿立方米,下半年历时63天,调水量2.68亿立方米。

出境、入海水量

天津市的出境水量除蓟运河山区句河流入北京市外,其它均注入渤海。2010年全市出境、入海水量合计为9.46亿立方米。其中:句河出境水量为0.06亿立方米;入海水量9.40亿立方米。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入境、出境及入海水量见表1。

表1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入境、出境及入海水量表

单位:亿立方米

水资源分区

入境水量

出境水量

入海水量

北三河山区

5.29

0.06

 

北四河下游平原

9.51

 

5.22

大清河淀东平原

4.54

 

4.18

全市

19.34

0.06

9.40

 

3.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水体(含水层重力水)的动态水量,用补给量或排泄量作为定量的依据,只考虑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量。

2010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4.4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1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5.71亿立方米减少1.26亿立方米。其中,山区0.62亿立方米,平原区4.23亿立方米,山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0.40亿立方米。2010年水资源分区地下水资源量和上年与多年平均比较见图7。

7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地下水资源量与上年及多年平均比较图

4.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

2010年全市水资源总量9.2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6.0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15.70亿立方米减少6.50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16。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2和图8。

 

2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总量

 

 

  单位:亿立方米

水资源分区

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

产水系数

北三河山区

4.10

0.88

0.62

0.07

1.43

0.35

北四河下游平原

29.00

2.56

3.46

0.74

5.28

0.18

大清河淀东平原

22.97

2.14

0.37

0.02

2.49

0.11

全市

56.07

5.58

4.45

0.83

9.20

0.16

 

8  2010年天津市水资源分区水资源量分布图

二、蓄水动态分析

1.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4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1座。2010年全市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4.5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3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合计1.6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09亿立方米。2010年天津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见表3

3      2010年天津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单位:亿立方米

水库类型

行政分区

年初

年末

当年

蓄水量

蓄水量

蓄水变量

大型水库

蓟县

3.96

3.53

-0.43

滨海新区

0.23

1.03

0.80

静海县

0

0

0

中型水库

蓟县

0.12

0.12

0

宝坻区

0.36

0.39

0.03

汉沽区

0

0

0

武清区

0.26

0.27

0.01

宁河县

0.10

0

-0.10

塘沽区

0.52

0.51

-0.01

东丽区

0.05

0.10

0.05

西青区

0.12

0.18

0.06

津南区

0

0.05

0.05

 

2.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2010年全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蓄水量比上年减少0.20亿立方米。

2010年全市平原区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积210平方公里,平均水位比上年上升0.81米,蓄水量增加0.12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积50平方公里,平均水位比上年下降1.95米,蓄水量减少0.08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米以内)面积3673平方公里,平均水位比上年下降0.09米,蓄水量减少0.24亿立方米。 2010年天津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见图9。2010年天津市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见图10。

图9  2010年天津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

 

                                                                                                            

图10     2010年天津市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

 

 

3.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10年天津市平原区漏斗统计范围为全市平原区第Ⅱ、第Ⅲ承压含水组,漏斗面积为埋深等值线大于40米范围内的数值,漏斗中心埋深值选取多级漏斗中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漏斗中心水位埋深。

第Ⅱ含水组漏斗

 第Ⅱ承压含水组漏斗中心在汉沽区大田镇,2010年末漏斗中心埋深83.22米,比上年同期水位下降了2.64米,漏斗面积4857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增加64平方公里。

第Ⅲ含水组漏斗

承压含水组漏斗中心在津南区辛庄镇,2010年末漏斗中心埋深101.14米,比上年同期水位下降了0.30米,漏斗面积7059平方公里,比上年同期减少57平方公里。2010年天津市平原区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与上年比较见图11。

 

图11    2010年天津市平原区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与上年比较

 

 

 

 

三.供用水量

供水量

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指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量)分别统计。海水直接利用量另行统计,不计入总供水量。

2010年全市总供水量22.4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16.1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05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5.8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14亿立方米。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回用量0.17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22亿立方米。2010年天津市行政分区供水量组成见图12。

 

图12  2010年天津市行政分区供水量组成

在地表水供水中,蓄水工程供水0.41亿立方米,引水工程供水7.94亿立方米,提水工程供水5.53亿立方米,引黄调水量2.28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中,浅层地下水3.02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2.85亿立方米。2010年天津市供水量组成见图13。

图13       2010年天津市供水量组成

     行政分区中,市内六区、滨海新区的塘沽区、西青区,地表水源约占供水水源的90%。蓟县、静海县,地下水水源约占供水水源的90%。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淡化主要用于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

用水量

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

生产用水再划分为第一产业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和第三产业用水。第一产业用水包括灌溉用水、林牧渔和牲畜用水。第二产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包括商品贸易、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文教卫生、机关团体等各种服务行业的用水量。该项用水归并为城镇公共用水中的服务业用水。

生活用水指居民住宅日常生活用水,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统计。

生态环境用水统计人为措施调配的水量,而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水量。按城镇环境用水(含河湖补水和绿化、清洁用水)和农村生态补水(指对湖泊、洼淀、沼泽的补水)分别统计。

2010年全市总用水量22.42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7.7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3.49亿立方米,生态用水1.22亿立方米。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用水11.20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5.00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1.5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中,城镇居民用水2.53亿立方米,农村居民用水0.96亿立方米。

2010年天津市用水量见图14、图15。

14  2010年天津市用水量组成

 

15  2010年天津市行政分区用水量图

 

城市建成区供水量

2010年天津市城市建成区的面积721.1平方公里。

2010年城市建成区总供用水量9.84亿立方米,按水源分,其中地表水8.21亿立方米,地下水1.24亿立方米,深度处理的再生水回用量0.17亿立方米,海水淡化量0.22亿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量15.40亿立方米。

按用途分,其中居民生活2.53亿立方米,城市公共1.7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50亿立方米,城市环境1.06亿立方米。

2010年天津市城市建成区用水量见图16。

                   图16  2010年天津市城市建成区用水量

 

耗水量

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水含水层的水量。

2010年全市耗水量15.16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67%。其中生产耗水量12.66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83.5%;生活耗水量1.60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10.6%;生态耗水量0.90亿立方米,占总耗水量的5.9%。2010年天津市行政分区用水和耗水量比较见图17。

 

图17    2010年天津市行政分区用水和耗水量比较图

四.水质调查评价

废污水排放量

废污水排放量是指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排放的废污水量。天津市市区污水主要由北塘排污河和大沽排污河排出,其它大部分地区的污水均就地排放。

2010年全市污水排放总量5.83亿吨,其中,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1.91亿吨,占全市废污水排放量的32.8%;第二产业废污水排放量2.79亿吨,占全市废污水排放量的47.8%;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13亿吨,占全市废污水排放量的19.4%。

河流水质概况

2010年对本市供水河道引滦沿线、海河以及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新引河、新开河-金钟河、洪泥河、淋河、鲍丘河、州河、泃河、还乡新河、蓟运河、引泃入潮、潮白新河、青龙湾减河、凤河、龙凤新河、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河、永定新河、中亭河、大清河、青静黄排水渠、马圈引河、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独流减河、子牙河、子牙新河、南运河、马厂减河、沧浪渠、北排水河等43条河道进行水质监测城市供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级类;其它河道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V类标准进行评价。

 

依据各河道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其使用功能区,选择了有代表性并能反映水质基本状况的pH、硫酸盐、氯化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物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六价铬、总汞、总铁、总铜、总锌、总镉、总铅、总锰21种指标作为评价参数;透明度、叶绿素α、总氮、总磷等作为水库参考项目进行分析、评价。

依据参加评价的各项参数的年平均值作为评价对象,采用了污染指数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引滦沿线

2010年引滦沿线输水水质良好,从引滦沿线13个监测站点的水质评价结果看:引滦输水黎河段水质为劣III类水,主要污染物为总铁,最大超标倍数为2.27倍;其他输水河道水质在IIIII类水之间。

海河

2010年海河水质在III~劣V类水之间,河道主要污染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海河柳林至二道闸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污染较为严重,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最大超标倍数为1.08倍。从全年的监测结果来看,海河沿线水质好于2009年。

引黄济津

第十次引黄济津调水至20103月,引黄济津输水水质保持在III类以上;20102011年度第十一次引黄济津调水从20101023日开始, 112日南运河九宣闸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至2010年底,其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II类之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前期调水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等。

 

其它河道

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新引河、新开河-金钟河、洪泥河、鲍丘河、州河、泃河、还乡新河、蓟运河、引泃入潮、潮白新河、青龙湾减河、凤河、龙凤新河、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河、永定新河、中亭河、大清河、青静黄排水渠、马圈引河、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独流减河、子牙河、子牙新河、南运河、马厂减河、沧浪渠、北排水河等河道水质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V~劣V类水之间,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矿化度、氯化物、硫酸盐、氟化物等。

河流水质概况评价

全年期分类河长评价

2010年全年评价河长为1625.94公里,其中II类水69.34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III类水189.2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2%, IV类水106.0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V类水19.00 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劣V类水1242.4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76% 。2010年天津市主要河流全年水质分布见图18。

 

18  2010年天津市主要河流全年水质分布

枯水期分类河长评价

2010年枯水期评价河长为1588.54公里,其中II类水69.34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III类水189.6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2%,IV类水128.7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V类水202.1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3%,劣V类水998.8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3% 。2010年天津市主要河流枯水期水质分布见图19。

19  2010年天津市主要河流枯水期水质分布图

 

汛期分类河长评价

2010年汛期评价河长为1588.54公里,其中II类水69.34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III类水95.5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IV类水85.7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6%,V类水68.4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4%,劣V类水1265.20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0% 。2010年天津市主要河流汛期水质分布见图20。

 

 

图20 2010年天津市主要河流汛期水质分布图

水库水质

   2010年对我市的两座供水水库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进行了水质监测评价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轻度营养化”,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

地表水功能区达标情况

天津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分73个一级功能区,包括4个保护区、22个缓冲区、47个开发利用区。一级水功能区的开发利用区又划分为76个二级水功能区。按照不重复的原则,天津市共有一、二级水功能区81个。

按水功能区达标个数评价达标情况,2010年全市水功能区评价个数74个,达标个数10个,个数达标率13.5%.

按河流达标长度评价达标情况,2010年评价河长1601.2公里,达标河长159.34公里,河长达标率10.0%。

按湖泊面积达标评价达标情况,2010年评价面积273.8平方公里,达标面积124.8平方公里,面积达标率45.6%。

五.用水指标和水价

 用水指标

依据2010年天津市用水量和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分析,2010年天津市人均综合用水量174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2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0.8立方米。水田亩均用水量882立方米,水浇地亩均用水量133立方米,菜田亩均用水量437立方米。

2010年全市自来水供水量6.57亿立方米,售水量5.52亿立方米,管网漏失率15.05%。

 

水价  

     2010年4月1日起天津市调整了水价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供市自来水公司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每立方米由1.05元调整为1.08元。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每立方米由0.82元调整为0.90元。调整市自来水公司的自来水销售价格,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3.90元调整为4.40元:工业、行政事业和经营服务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6.70元调整为7.50元;特种行业用水价格由每立方米21.10元调整为21.90元。

 

六、重要水事

2月28日第十次引黄济津圆满结束,共调黄河水2.59亿立方米。

3月1日,市政府召开第45次常务会议,听取市水务局局长朱芳清关于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前的天津城市供水形势、位山引黄线路存在的问题和新建潘庄引黄线路方案的汇报,同意实施新建潘庄~南运河引黄济津输水线路。

6月10日,作为我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的西南楼积水点改造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完成,为今年汛期排水创造了积极条件。

6月13日,市水务局局长朱芳清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座谈会精神,研究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6月25日,我市南水北调原水输配水工程重要节点天津干线子牙河穿越和中心城区供水工程子牙河穿越混凝土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7月13日,市水务局召开天津市城市供水行业应对蓝藻暴发工作会议,部署做好于桥水库蓝藻暴发水厂应对工作,建立健全供水行业应对蓝藻暴发应急机制,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7月19日,我市发生主汛期以来最大一场降水,全市排水面临严峻考验。针对此次降雨情况,市水务局、市区防汛分部按照市长和熊建平、李文喜副市长的批示和指示要求,提早部署,快速行动,全市水务系统干部职工全力开车排水,使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沥水及时排除,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交通出行安全。

7月20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与天津警备区组织开展了2010年永定新河军地联合防汛演习。

7月31日,尔王庄水库至津滨水厂供水工程完成最后一节钢管安装,实现全线贯通,并具备试通水条件。标志着南水北调天津市内配套工程首个单项工程建设完成。

10月26日,水利部召开天津市蓟县黄土梁子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评定验收会议,该园区作为我市第一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顺利通过水利部的验收评定。

10月30日16时,黄河水头到达九宣闸,标志着引黄济津新线路正式进入输水阶段。

12月6日,第54次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市水务局编制的《天津市2011~2013年水环境治理实施计划》和《天津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下一步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出要求。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编制委员会

主任:李文运

编委:闫学军   魏素清  赵天佑   魏立和  李建芹  何云雅

  张迎五   冯永军 

 

 

 

 

《天津市水资源公报》编辑部

项目负责:戈建民

公报编写:王胜燕  杜士江 

水:谢润起  柴雅彬        林旭宝     候亚丽  

水:李         付建文   柴成繁  高建颖

    质:张国立  史瑞东     

水:赵        元绍江      杨雅军

参加人员:王  鸿      方淑芬                         

 

 

 

 

主办单位:天津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

 

 

附件: